黃金發展與回顧
奈米金的生醫運用
黃金的新未來
當黃金的尺寸微小化到奈米程度時,它的物理及化學性質都產生大幅度的變化 尤其在表面效應、尺寸效應和量子效應。 奈米金具有獨特的物化性質、更大的表面積效應與質量比,其顏色也在光線反射下產生變化、螢光、表面電漿共振效應、表面增強拉曼散射及電化學等性質,近年來已被應用在偵檢、診斷及傳送系統,在特定的規格下也被發現運用在醫學領域上發展。
汽化金真空製程
黃金因為稀有而成為貴金屬;黃金也是一種非常重的金屬,其密度為19,320 kg/m³,是水的19倍重。
黃金經過不斷捶打的程序可延伸出更大的利用面積的金箔
金箔綻放令人眩目的光芒與不朽的特質,不僅用在珍貴的工藝品或建築物中,在科學不發達的年代裡金箔更被視為長生不老的藥材。
傳統金箔製程
傳統金箔的製作大致需要通過12個步驟的流程。金箔製造是依照顏色的需求再加入不同比例的金、銀、銅,鋅等等金屬一起溶解在1300度高熱溶解爐中再倒至模具定型,後續利用輾壓展延、捶打成薄金片,再以放入在兩張高密度紙張內,外層包附一層牛皮紙經過人力或是機器均勻規律的撞擊搥打,最後變成金片延展成為金箔厚度只有紙張千分之一。
1公克的黃金可拉成為超過2公里的金絲或捶打成為約43張10*10公分金箔,但由於金箔是以捶打製作而成的,厚度會因人為控制有所差異,無法標準化,又為市場對顏色或價格上的要求,會生產出不同的黃金合金規格,而在日本所謂的“金箔”是一種金屬箔類的統稱,而「純金箔」的種類就有十多種,而黃金的含量從99%至59%比例不等。
傳統金箔主用於: 建築物(寺廟)、佛像、佛壇佛具、屏風、漆器、陶瓷器、日常工藝品等,日本所稱謂的食用金箔是使用含金量94.43%與5.56%合金後所生產的金箔。
金箔入藥史
在中國碾展金箔的工藝-稱為寸果金。金箔可以單獨人藥,金箔還用與中藥成方以包裹作成丸劑。
自青銅器時代起已發現用金針治病,在古典醫藥學中黃金被稱爲“黃牙、太真”。(醫經)中記載:黃金味辛、苦、平,其藥用形式多以金箔入藥。
中國第一部成藥典籍,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記載的至寶丹,均採用金箔來增強藥物作用,這些含金的中成藥至今仍是中醫臨床有效的方劑。黃金不但可內服,亦可外用療疾。
明代著名的醫學家李時珍在其所著的《本草綱目》(第八卷,1596年)中記載了金箔的藥物作用。在另一章節中還提及了兩個黃金外用治病的方法。傳統中醫藥雖起於科學不發達的時代,但歷史久遠的臨床統計彙整下提供我們非常珍貴的科學研究方向。
金箔的美容作用在中國早有歷史記載,《木蘭詩》曰: “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花黃就是古代少女用來貼面養顔的金箔。日本在江戶時代(1600–1867)就將金箔用於化妝品中,在《增補拾玉智慧》一書中介紹了一種含金的白粉,對皮膚保養有其功能,而現今用來包裹金箔以利捶打的紙也因為含有破碎的金粉也被視為高級的養膚聖品風行至今。
黃金已作爲化妝品成分規格正式被收載日本化妝品類別第01143號許可標準中,美國收錄於化妝品、盥洗用品香料協會(CTFA)出版的《國際化妝品原料字典》中。法國專利報道金粉加入化妝晶符合衛生部法規第L658-1款中的標準。
傳統金箔的國際化妝品成分命名INCI Name : Gold
京華堂汽化金以純水保存活性,其INCI Name命名為:Water (and) Gold
在西方醫學的觀點,金是屬於微量元素,有助於生理機能的協調。
根據1890年美國藥典(U.S. Pharmacopoeia)記載:「少量金可以促進食慾、活絡思緒、感知」等。
美國膳食補充協會(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將金列為人體微量元素之膳食補充劑。
一九八三年世界衛生組織(FAO/WHO)食品添加劑法規委員會(CCFA)第十六次會議(荷蘭海牙會議)正式將金列為食品添加劑範圍,列為A表第310号(附件1)。
日本厚生勞動省規範在既存添加物中編號為89號既存添加物中的第125號(附件3)
歐盟食品添加物編號: E175
INCHEM 國際化學物安全協會編碼:175
聯合國世界農糧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對於金作為食品添加物著色劑 編碼:7440-57-5 / INS:175
臺灣食品添加物證號衛署添製字第001598號